我的家乡诗朗诵2篇
我的家乡诗朗诵2篇 生命中的来来往往 生命中的来来往往 回首犹见 仰望前方
生命中的来来往往 年华轻换 天长地远
我的家乡诗朗诵(2): 我的家乡烟筒山 ――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巨变 我的家乡诗朗诵2篇 “大锅饭”的政策界限, 使人们摆脱不了那种—— “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货款”的陈旧理念。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平均玉义、穷过渡的左倾路线。 沉重地摧残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极左思潮成为束缚群众手脚的无形锁链。 十年动乱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的边缘。 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正处在选择方向的十字路口, 各项事业或原地踏步、或徘徊不前。 在这样的国情之下, 在这样的形势面前, 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人民群众为民族的命运呐喊。 就在这时: 最贫穷的一个小山村,它就是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村十八户农民,他们为解决温饱问题, 把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合同签。 可想而知;当时他们是冒着多大的政治风险。 邓小平同志手握如椽巨笔,在一份文件上批示: “承包也可以,只要能增产。” 恰在此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同志挥动巨手,力挽狂澜。 拨正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航船。 十一届三中全会大胆地批判了“两个凡是”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当代中国,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不开放,就只能是死水一潭。 无论任何时候,发展是硬道理, 贫穷落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神州大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美好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注入了新的能源。 从那时起,我的家乡烟筒山, 也同全国各条战线一样: 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之中, 扬起了艰苦创业的风帆。 走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历程, 经过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 看今朝。我们的家乡烟筒山 —— “到处莺歌燕舞,旧貌换新颜。” 家家有存款,粮食丰收堆如山。 农林牧副渔百业兴旺,改革使得城乡巨变。 如果你来到市场一条街里走一走, 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山珍海味一应俱全。 如果你进入商业大厦里转一转, 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你看得眼花缭乱。 啊。在社会主义的新农村里 村村通宽阔的水泥马路, 家家有宽敞明亮的大院。 家家都有拖拉机,摩托车、电风扇。 收音机、录音机、洗衣机一点不算稀罕。 电饭锅、电磁炉已成为普及的家电。 更不缺影碟机、冰箱、冰柜和彩电。 手机大人学生全有, 电话家家户户都安。 不少农民还买了电脑上网, 学会了在家里网上购物聊天。 论居住: 砖瓦房、住宅楼、比比皆是。 走遍全镇也找不到草房一间。 今天如要出行: 自家就有自行车、摩托车、和机动车非常随便。 出租车呼之即来、公交车招手就站。 大客车、公交车、出租车车都能热情服务, 乘火车、乘汽车、乘摩托车供你任意挑选。 论教育: 学校的变化更是沧海桑田: 镇内从中心小学到幼儿园,从初中到高中。 完全是重新建筑的美丽校园。 教学楼、宿舍楼、生活楼、科技楼拔地而起, 构建了教育、教学、科研的航空母舰。 教师个个都是科班毕业。 雇用民办教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论生活:千家万户,一日三餐, 餐桌上完全是大米白面。 人们再也不用为解决温饱而发愁, 而是要在劳动之余抽出时间、旅游、购物、娱乐与聊天。 街内的马路是又平又宽, 街面上是繁华的各类商业网点。 最美丽的还是烟筒山的夜景: 纵横的街道是诗行。彩灯是标点。共3页,当前第2页123 我的家乡诗朗诵2篇 歌厅、舞厅、麻将厅等文化娱乐场所星罗棋布, 人们茶余饭后还可以到文化广场娱乐、休闲。 历史雄辩的证明: 每一项事业的成功—— 都依靠党的惠民政策的指引, 每一个成绩的取得—— 都离不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 见证了三十年的历史变迁。 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创新, 演绎了三十年的沧海桑田。 正因为有三十年的艰苦创业, 才有了三十年后的辉煌灿烂。 放眼未来:—— 烟筒山镇人民的生活正在蒸蒸日上, 烟筒山镇的各项事业正在快马加鞭。 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 烟筒山镇的各族人民群众, 正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谱写新的更加壮丽的诗篇。。共3页,当前第3页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