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朗诵毛泽东诗词3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 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 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诗朗诵毛泽东诗词(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 逝。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 程之一,于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天堑: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题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 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诗朗诵毛泽东诗词(3):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原注】 前人(编者按:指宋张元,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共2页,当前第1页12 诗朗诵毛泽东诗词3篇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时歌女。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 倚天抽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 遗:赠送之意。 【作法】 连着三个"一截",只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共2页,当前第2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