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畔
在天山北麓,有一条河,由东向西滔滔而去。这就是新疆有名的河,伊犁河。 雨,在这片土地上是经常不约而至的客人,在山里,那雨滴敲打在草叶间,响起一片唰唰的雨迹,给本以迷漓的河谷,蒙上了一层深深的雨雾,一切便模糊起来,那远的山,近的水,便在这一刻间,无限的生动起来,融进了伊犁河那深遂的思想中。 在河的两岸,站满了浓郁的胡杨树和灌木丛,开的纷纷扬扬的芦花,随处飘荡着绒白的花絮,轻轻掠过河面,飘向远方。在梦幻般的天地中,寻找可以依附的力量。 那些等待了很久的土地,散发出泥土所固有的清香,在风的翻犁中,在雨的拍打下,激情便被蓬蓬勃勃的点燃,催开无数诱人的嫩芽,以憧憬他日的果实飘香。 远处,在山脊上,站满了苍桑的松树,顶一身风霜,披一层雪雨。他不屈的性格越发显的高大威猛。阳光的碎影铺满了它挺拔的身子,仿佛给纷繁的空间,留下最后一缕温热。在松树的顶端,那近在咫尺的山尖上,铺满了厚厚白雪,终年不化,留住了冬的最后梦想。 而伊犁河,也正是这终日不化的冰雪一点点汇聚,和那并不起眼的一汪汪泉水,绕过一切阻碍,穿过一切险滩,汇入奔腾不止的伊犁河,最终形成现在那宽阔的身躯,向前缓缓迈去。 走在河水两岸,暖暖的阳光,湿润的水气,迎面扑来,看着河水翻滚泛波,就如一部厚重的历史,在生命前显的如此庄重和沉默,那深不可知的河水承载了多少是是非非,与恩恩怨怨。而他却无一语,还是那样默默的用他毕生的信念,敞开无私的胸怀。 在他流过的无数岁月里,开创出了一方肥水沃土,使伊犁河谷成为一个流动而鲜活的生命,守护着人类的初始和发展,他把许多分散的民族聚合在自己的身边,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命体系,造就了一拨拨让现代文明提速的奇迹。 山村,县城,在伊犁河的两岸,一点点排开,听惯了河水击打岸石声响的人们,最熟悉的就是那梦中都能感觉到的清甜河水。那水,清透了生活在两岸每一个人的心里,即使走出了伊犁河谷,走出了伊犁河的怀抱,也不敢让人相忘。那是一种根,永远深深扎在了伊犁河的最深处。 悠远的古韵随晨雾散播开来,唤醒了河边依水而居的人们,形态各异的建筑,屋舍错落的布在河道两岸,整齐而又洁净的路旁,走着三三两两晨练的人,祥和的气息弥漫了整个河边小城,一盏盏艳艳的灯,把小城装扮的温馨暖人,好似走完夜幕的恋人,对此依依不舍的回眸而去。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沿河而走的是一片片原始次森林,漫过从远古而来的胡杨树,我看见他们在最初孕育的艰辛,那弄烈的生存气息,逼人心魄的意志力,无不诉说着与伊犁河同样长久的生命历程。那一寸寸趟过历史的足印,整齐的排列在今日的伊犁河两岸。 风记住了伊犁河的一次次壮大,一路相伴相随,雨扑进了伊犁河的怀抱,一生不离不弃。 现代文明也在不露痕迹的一点点慢慢改变了伊犁河。一座座大桥,由南向北,由此岸到彼岸,,连通了两岸长久以来隔岸相望的历史,犹如两股渴望已久的烈酒,撞击成了回味亘久,甘醇纷芳的琼浆玉液,流进了两岸人甜蜜的笑靥中去。 河两岸,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远古时期,人类遗留下来的痕迹,它们或掩于群山石壁内,或藏于密林洞窟中,那一幅幅被打磨在岩石上的简单线条,所勾勒出来的生活内容,无不展示出古人用他们那深远的智慧,昭示出他们存在过的痕迹和不能被现代文明所忘记的庄重。 这种远古文明在伊犁河谷内还有多少,恐怕也只有那奔腾不息的伊犁河最清楚和明白。是他,是这条生命的河,所养育出的文明,一代代的传承发扬和壮大。在河水中滋生出的智慧,哺育了从荒蛮走向理性,从愚昧走进文明。也是它目睹了一次次历史的变迁,记载了无数次生命的轮回。 这些简明而轻快的粗旷线条,所勾勒出来的岩画,在石壁内默默的走过了多少年,闻着伊犁河散发出来的诱人泥香,展现出远古人类所崇拜的心灵图藤。这不只是一幅幅简单的岩画,而是一次次真实生活的记录,一次次由野蛮转向文明的历史超越。生活在伊犁河谷内的祖辈们便在这方寸之地复活了。 在这些众多的文明遗迹中,矗立在河谷以南二百公里的小宏纳海草原石人最为有名,这群石人中间,或三人为一个家庭,或两人为一个组合,尤其珍贵的,便是一个石人的身体腹部,刻有数行神秘的文字,这些文字在各时代古籍中已无可考证,今天的人们以无法解读出其中隐藏的历史玄机。从石人的穿着打扮中看,与其他石人有着明显不同,昭示石雕主人与众不同的阶级身份和尊贵地位。如今,历史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批石人曾经有过怎样的人生经历,有过怎样的辉煌一生,现在都已不在重要,而那些神秘的文字,还有无法理解的各种符号,究竟想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历史变迁,现在依然是考古学者孜孜已求的最终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