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后有定
是在网吧的键盘上嘈嘈切切错杂弹地迎接新年的钟声的,脑子一片片的空白,情知这个时候的外面一定是个热闹的世界,无论是温馨的家还是繁华的街。来上网的时候,学校门口还是车水流水,站在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更能切身地体会到孤独之感。半个小时后,短信上说你们在散步,好悠然,我想定是人群都散了,一切都归于安定了。当万家灯火次第熄灭,我想他们都已熟睡了。或者,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天命之谓性,说的是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性。人的性格可以泯灭也可以挖掘,所以那些充斥自我主义思想的潜能之说被过分地夸大了光芒的色彩。没有什么不是由自己来选择并付诸于行动的,所谓的种因得果就是这个道理。“依照本性去作事叫做道。这个道,不能离开片刻我的身心;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正道了。”这纯属无稽之谈,为了弥补辨证法上的缺陷,还好,它又加了一句: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只是这教化又充满着辨证的色彩。 知止而后有定,我当初的理解就是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然后就可以有定了,关于有定当时我是这样理解,有所成就有所收获,有所得到。后来查查资料才知道有定只是树立坚定的志向。如此说来,倒与前者没有什么区别了。古代的先贤和大儒们,要么承认自己的本性是何其的伟大(天命之谓性)要么就说自己要树立多么宏大的目标(知止而后有定),说来说去不还是在炫耀自己的仙风道气,连实力派的孟子也说“吾善养浩然之气也”,所谓的修身便是如此。如果不能守侯到我们所要等待的结果,去说天性和有定又有什么意义呢?孔子的君子的要求“敏于行而讷于言”恰恰成了伪君子身居要职被委以重任却什么也不做的借口。但辨证不会这么快就结束,于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好象只要照单抓药就能必然成功一样。 静,一个多么美好的词啊。“氓之嗤嗤地得到贻其的彤管”便是我很久以来内心最为美好的画面。 安,曾经也有人这样喊过我。我甚至把它当成了我的网名,可能来之于annata。安是会意字,有固定、不变之意;原意为:女子找到家后才会觉得安全,后引为安静、安定。多好的词啊~ 现在再说谁是读书人,听起来很像是在骂人,一如女大学生早已不是什么好词了。以前的将相王公是何其的尊贵,后来相公和官人都满借的走了。但是作为一个真正有虔诚而富有正义感的人,其涵养岂又是伪君子所能装出来的?知止而后有定,正因为跨越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目标取得了一个又又一个小小的成就之后,才知道什么为止。那时,你不会因为胆小而不敢为也不会为胜利所冲昏头脑,一切的止都成就了定。博爱如是得。共2页,当前第1页12 无论天然本性还是后天教化都不过一个借口,它促成了博爱的空泛的表层的意义。当然最重要的是,它只是作为一种支撑其伟大或宏大的辨证。显然,我是承认它具有辨证性的。当然,他们是要跟我辩论的。果然,发生在此帖以后。 等你知止了,你就知道博爱是何其的难,更遑论有许多像我这样怀疑博爱的人。还好,我们学会了成全,有成人之美的品德。一切的止都成就了定,都成就了静,都成就了安,都成就了虑,都成就了得。 是“止”让我们停止,让我们坚持。(2007。01。02) 共2页,当前第2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