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家
侗族人把美和实用结合在一起,建造了许多闻名世界的风雨桥,让它们像风景一样横跨在侗乡的青山绿水之间。 走在空空如也的桥廊上,总想做点什么来打破这样的沉闷,于是在桥中央,在头一个与我说汉话的侗族妇女那里买了一整套、包括绑腿在内的侗族服装。这个妇女叫吴鲜花,自诩是这一带刺绣做得最好的几个人中的一个。 与她交流,心情开始愉快起来,便伏在桥栏上俯瞰河水从桥下匆匆流过的样子,想象着侗族人建造风雨桥的艰辛…… 吴鲜花身边挂满了准备卖给游客的产品,风起处,新衣上蜡染的气味扑面而来。我坐下来看她缝制一件上衣,她说是给她20岁的女儿准备的嫁妆。为了女儿体面出嫁,她已经这样准备了几年,但还没有做完。这些嫁妆包括40套衣服、40张头巾、40双千层底布鞋以及20条裤子、5条棉裤和若干条裙子、绑腿等等,都是侗族姑娘最漂亮、最得意的扮头。 遗憾的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屑做这些了。“我的女儿都20岁了,还只会纺一点点布,其它什么都不会。”说出这句话时,看不出吴鲜花对女儿有什么不满,相反,从她一提到女儿就露着笑容的神情上,我却感到她无时无刻不在为有这样的女儿感到幸福呢。 我决定要在这里住下来。 “可以呀,住我家。”但吴鲜花又坚持说:“你先去看看,要住得惯你就住。” 吴鲜花的家是一幢侗家非常普遍的三层木质吊脚楼,在林溪河上游。从吊脚楼望出去,可以看见河边两架沧桑而勤奋的水车。这些水车不是提供给游人观看的饰物,而是侗家人离不开的生产工具。它们整天吱呀转着,将河水源源不断地送进河边的稻田里。 穿过吴鲜花门前的一片稻田,听得见稻田里有鸭子觅食的声音和鱼儿被赶得四处逃窜的劈啪声。鸭子和鱼都是侗家人喂养的,白天黑夜都不落屋。虽说两者不相容,但它们在侗寨却能和谐相处。喂鱼的稻田边,都有一个低矮的窝棚,吴鲜花说那是提防山里的飞禽为鱼儿搭建的。每当危险发生时,鱼儿们就会通过一扇小门,躲到里边避难。 吴鲜花有两个孩子,女儿陈艳纯和儿子陈艳锋。儿子陈艳锋在桂林一所师范学校上大学,是这个侗寨并不多见的大学生。为了给儿子赚学费,父亲在广西柳州打工。 过两天就要开学了。今天,在三江县城一家专门接待旅游团的民族宾馆当服务员的姐姐打电话回来,告诉母亲晚上要回家,和弟弟道别。 我决定住到他们家后,弟弟陈艳锋很懂事,帮着他母亲腾空了楼上一间屋子把我安顿下来。这间屋中屋很低矮,但住在里边并不感到压抑,相反与外面冷清的环境比起来感觉更温馨。 住这样的房间给多少钱呢?吴鲜花很客气,在我一再坚持下,她为我开了价钱:吃住一天35元。 安顿好我,母亲还要去廊桥上守摊。就在她出门前,他们家摆在黑暗处的电话响个不停。原来是村里民族表演队的头儿打来的,要陈艳锋赶快到村寨旁边的马鞍鼓楼,说旅行社即将带来一个旅游团。慌乱中,儿子换下汉族服装,将母亲找来的一套白衣黑裤穿在身上,在颈子上挂好白银饰物后从墙上摘下芦笙就往外走。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我跟着陈艳锋来到马鞍鼓楼。 侗族鼓楼依然是全木质结构,属多层建筑,外形呈宝塔状,不仅是侗族标志性的建筑,还是他们召开会议、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马鞍鼓楼里边的正中位置上挂有毛主席画像,四周石碑上,刻满了当初捐款修建鼓楼的人的名字。一群孩子抓紧开学前这两天的时机,在鼓楼里玩着快乐的游戏。鼓楼后面,同陈艳锋一样身着民族服装的少男少女们聚集在高高的树下,练习着即将为游客表演的曲子。 终于有机会看侗族人吹芦笙、跳耶舞了,我的快乐没法形容。 为了那个时刻的到来,大家都在等待。 在我观看几个孩子对弈时,一股香水的味道突然飘进鼓楼。几个外佬(侗族人这样称呼外国人)在翻译陪同下从亮堂堂的外面走进暗淡的鼓楼里。他们好像只对墙上张贴的毛主席的图像感兴趣,在给它拍过照片后便匆匆离开了马鞍鼓楼。当然,准备表演的侗族青年也没有派上用场,他们因此不能从旅行社那里领到一份补贴,而我也白高兴了一场。但这群年轻人没有灰心,他们再次聚集到鼓楼后,继续着还不整齐的演练。而鼓楼前面的院坝上,一间不足三平方米的店铺里,传出当时中国流行歌坛最热的swper star(超级明星)激昂的歌声。歌声将刚才还在鼓楼里玩耍的孩子吸引过去。他们边扭边唱,充满快乐,似乎在用行动告诉我,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远又很近的东西才是他们的最爱,而那群穿着民族盛装、准备上舞台表演的阿哥阿姐一点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 大家都在忙,只我没事可做,便踱回家去。爬上二楼宽大的开放式走廊,看见门前那条长凳上安静地睡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侗族人的吊脚楼大都一个样子,便以为自己走错了,不敢进屋。又到村寨各处闲逛,直到天黑前,看见吴鲜花挑着两大包没有卖出去的东西走回来才敢回家。这时她儿子也在家里,和刚才在门前睡觉的小男孩在一起看电视。原来我并没有走错,这小男孩是陈艳锋的表弟,开学前到他们家串亲戚来了。 母亲做饭时,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把陈艳锋又召集到鼓楼。这次我没有跟他去,我不相信天黑了还会有人来看他们表演。陈艳锋刚走,吴鲜花的女儿陈艳纯来电话,说餐馆里又来了一批游客,他们要给客人表演,要晚一些才能回家。 忙了一天的吴鲜花放下电话后又忙碌在灶台前。暗淡的灯光下,她拿着一团酱色的猪肉用剪刀一下下把它绞成小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