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
(一) “今天篮球比赛,裁判特别不公,偏向四班,明明比赛时间到了,他却拖延,最终我们班败了,而且,四班的男生特嚣张,打我们班男生,裁判却装作看不见。”女儿义愤填膺地说。 确实有些不像话。就像首届市直机关运动会,据说,也发生了很多令人耻笑的事,如随意换人、随意改动成绩、裁判不公甚至被打、队员辱骂对手等等。手中掌握大权的市直机关的风尚尚且如此,何况毫无权势毫无利益冲突徒有热情缺乏理性的小孩子们的比赛呢。 “你们准备怎样公车上书?” “大家让我写信给校长,但是我不想写。” “大家为什么让你写?” “因为我挨批评少,所以大家让我写。” 看来,孩子们也是有顾虑的。这可是个大事。从心底里讲,确实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正义感,哪怕是将来孩子因为坚持正义而受到了委屈甚至是打击报复,也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非正义的,而不能让孩子分不清是非曲直。说句心理话,孩子在这个学校这个班级就像处在世外桃源一样,天真、清纯,像一湖清水,一眼看得见底,任何人都有发言权,不管是主流的还是违背主流的话语都能说都有地方说,老师并不压制。这也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思考意识,使孩子对任何事情都能有自己的看法,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公车上书毕竟是胳膊拧大腿的事,这涉及到两个班级,涉及到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体育老师的声誉。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女儿挑头写这信,会不会影响到女儿?我不敢想。即便是代表大部分人的意志,也不能怂恿孩子意气用事。 也许是出于与我同样的担心,我与她爸爸异口同声地说:“你不能写。” “为什么不能写?裁判就是不公平么。”女儿有些委屈。 “比赛本来应该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公平竞争、重在参与,不能讲究成绩如何,只要尽力就可以了。比赛还应该尊重裁判,听裁判的,如果你说裁判错了,他说裁判错了,各抒己见,那裁判还怎么当,比赛还怎么进行?” “裁判本来应该公开公平公正地裁判么,他就是错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向校长反应?” 我不敢告诉她校长也许不会理会这样的事情,那会让他们更加伤心,我更不敢说她也许会因此受到批评,那会令她陷入黑白颠倒是非不明的境界,只好告诉她:“你们告诉班主任,让班主任来处理就好了。” 女儿没再说什么。 (二) “妈妈,我们公车上书了,我们班主任竟然接了我们的信。”一上车,女儿就兴奋地告诉我。 “是谁写的?” “是某某同学(男生)说的,某某同学(女生)写的。” “为什么还得男生说女生写?” “男生知道事情知道怎么写,女生字写得好。” “全班同学签名了吗?” “没有。” “落款怎么写的?” “五年级二班全体同学。我们交给申老师,申老师竟然收下了。” 看来孩子们对他们自己的行径也是有些担忧的,尽管他们占着理。 “今天琳琳怎么没陪着你?” 女儿放学都在我班车的停车点等我,平时她的同班同学都陪她一块儿等,今天可没有。 “她被我气跑了,不理我了。” “你怎么气她了?” “准确地说,是被我和婷婷两个人气跑的。我们全班同学除她之外都要公车上书,就她不愿意。” “她为什么不愿意?” “她怕我们班得不到流动小红旗。” “她是班长,当然要为班级利益考虑了。”共2页,当前第1页12 “不对,她是副班长,班长是阳阳,他都同意了。” 原来如此。为了一桩不关乎自己任何利益的小事竟与同学闹不团结,哪怕是自己孤单地等车,可见女儿心底里正义成份之重。还好,孩子心里并不真正记仇,傍晚就互通起了电话。 (三) “妈妈,我们公车上书有效果了。” “什么效果?” “今天下午那个体育老师没给我们做裁判。” “也许本来就没安排他裁判。” “不,本来是该他裁判的,但他被撤下来了。连校长都说裁判那样太不像话。” 谢天谢地。看来孩子们不是持一己之见,孩子也不是意气用事,看来正义终归是正义,正义终归是会战胜邪恶的。 我心释然。 共2页,当前第2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