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扬州
“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百花深处”没到扬州,就听得多人说了扬州的市花——琼花。被亦为“聚八仙”。宋人韩琦作诗赞美:“维扬一珠花,四海无同类。”更有那宋词人郑觉斋——《扬州慢?琼花》 坐上人力观景三轮车(这种车是扬州的一大风景)慢驶在黄昏的古道上,狭窄的胡同里,总是不甘心地想要找寻些过去的踪迹,心如清风般的幽绵。那恒古的青砖院落,在黄昏最后一抹光霞中孤独地沉淀着。间歇的烟柳枝儿轻抚茫茫的青砖古壁,在诉说远古的桑田,敲醒我今生梦萼。飘逸的灵魂隐藏在消瘦的柳阴处,漾了温柔蕈香的风。 风中有奇香送至,我问向导游,琼花?导游边骑车边点头微笑说:“现时正是琼花飘落时”。我的心瞬间有微痛。花开如梦,风过有痕,千年万年不回头。朝露半染叶舞乱间,我听见坠落的声音,花开瞬间泛出刹那潋滟,无数的喝彩,却不能挽救漫天落飞花,想唤醒一世生命的颜色,撒一世蝶花疏影。我奈何又无能地看着满地的琼花,白漫漫地从枝丫间飘落,飞蛾扑灯般张扬在谰觞处,恍然犹似借来云的衣裳为谁梳妆,终经不住风月的温柔一握,蓠蓠凄凄,搂着倒影与风共舞。 我在千年的过往中仰望,再回首,琼花乱舞依旧。这一刻,停止,无言在曾经的繁华尘埃中。 挥手拭去晶莹,才看到眼前的一切异常清晰。原来,这许久,一直在梦中,像秋风拂过树梢,又见舞衣影醉去,使得我在这场落花声中,纷扰成凌乱的心绪,跌落在岁月的缝隙。 站在古运河的观景堤上。古运河上灯火通明,琴声悠扬,把京杭大运河打造成“十里外滩景观带”。俯视灯火阑珊的长河街市,流水采采,所有的浪漫都在风中如烟花轻舞。彩船上箫笛扬起歌舞平身,花船巡游已经成为古运河一道流动的风景,江南水乡,那摇着古典、拙朴的小木船上缓缓而过,感觉自己仿佛就是在生动的画里,身临其境。那水边的木楼,岸边的青石板,拱形小石桥,水边搓衣洗菜的俊俏女子,似水流年中,有影,有踪。 在对厅里听百年老宅悠悠旧欢。对厅,是吴道台宅第里原主人请艺人唱戏的地方,飞檐雕栋,古色古香。 还有那“汪氏小院”,曾经的风华不在,孤独瑟缩的坐在一角。微笑只在一念间,我在叹息这个短暂的时节,匆匆的擦肩而过,心中带着几分落寞。 我在三月的护城河尽头流离。弹指花落惘恋尘,“个园”里的竹子依然青翠,我的眼光停留在那青砖黑瓦的马头墙上。黄至筠,这个明朝的大盐商,是怎个爱竹之人。把竹字去掉一半,故叫“个园”,让人留有一份想象的空间。 “苎萝村”,这个传说美女出没的地方,郑板桥就有诗曰:“窈窕文窗映碧轩,美人家近苎萝村”。今虽时殊世异,人面无存,其谁曰不然?而好事者每于绿柳堤边,便想搜寻那艳迹。想当年香飘数十里的苎萝村,仿佛看见了缝着绣花鞋等待情人归来的妙妇,这一切就像游吟诗人偶尔途径这里随口吟出的词句,随着他的渐行渐远而变的无影无踪,而我却还呆呆地立于原处,回味那旋律的韵儿。共2页,当前第1页12 瘦西湖。最爱这一汪清水,两岸杨柳,带着这些皇城,一角箭楼,大有画意。 进得徐园,惊叹这建于湖上的园林。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慢步长堤春柳,穿梭古典园林,观名家字画,赏二十四桥,抚摩汉白玉栏柱,跟寻那杜牧彩云追月去:“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石壁流淙、锦泉花屿、春流画舫、静香书屋、荷蒲熏风、吟月门内梳妆台。借取西湖一角堪垮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少。碑廊诸景,三分无奈最扬州。 在喧闹的空间中遗忘,静静地踏着远古诗人的足迹,在这烟花三月的扬州感怀那抹墨香,在烟雨的江南掀起一帘清悠,踏上寻梦的旅途,独品那份云水外的余音。 2007年4月20日 特注:扬州一游,特感谢扬州古巷风情游的人力车主:徐淮先生,他虽然是位三轮车夫,但他会英语,日语。据说有外国人坐他的车,他是不收取费用的,唯一的条件是教他语言,这在扬州城内成以佳话。在此,特感谢你,不是遇了你,我这扬州也许是白游一趟了。 最爱这一汪清水,两岸杨柳,带着这些皇城,一角箭楼,大有画意。 (作者自评) 共2页,当前第2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