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祖国
那一年,兄弟俩都在上小学。那时,正赶上祖国上下形势一片大好,学校发动大家要多栽树,要绿化祖国。兄弟俩在学校栽树回来,正好父亲从街上买回了一把树苗,准备把房前屋后打扮打扮。于是,兄弟俩就屁颠屁颠地跟在父亲的后面,在自家的茅草屋的大门正前方挖了两个深坑,从老远的粪堆上取来土粪做了很厚的底子,分别放上了一棵椿树苗,再在树根上面覆上新土,浇上水,再放上土,反复地踩板结。父亲说,你们俩好好地把这树养活,树长大你们也长大了,到时候就用这树给你们一人打一套家具,将来娶媳妇用。 在弟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正是家里吃饭人多干活人少的最贫困的时期。为凑起弟弟的学费,父亲决定把门前的树卖掉一棵。哥哥说卖我这一棵吧,弟弟的一棵还能再长长;而且,弟弟以后离家远了,留下他的树就给他留下了想头,让他常想着老家。弟弟说,还是卖我这一棵,我也不要打家具了,现在不用还等到什么时候。父亲听取了弟弟的意见,一棵树卖了一百多块钱,弟弟带到学校,交了学费,还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余下的钱他藏得紧紧的,供日常生活补贴。 弟弟的树挖了之后,剩下的一棵形影相吊的,似乎再也提不起精神了。大家出门进门看上一眼也觉得有些异样。不过,它还在坚守职责,顽强地站在门口,顶天立地的,把一个门面给撑起来。只是过了好几年,它不仅没有长高长大,反而长矮长小了。父亲一看形势不对,就把这棵树也挖了,把树干放在塘里沤了一年多。哥哥也说好了媳妇,家里就请来了木匠,打了一个桌子、一张床、一组柜子。当然这些家具仅靠一棵树还不够,好在门前还有其它树,都砍下来添上。毕竟这是农村家庭中的大事。共2页,当前第1页12 弟弟上完了学被分到一个城市边缘的中学教书,工资一点点地往上涨,但好象从来没有跟上过物价的上涨速度。他在他的知识里放弃了想象和理想,过着四平八稳的日子,吃不撑,饿不着。哥哥和父母住的老房子因修建高速公路被近拆迁,他们往外挪了几百米又盖上了几间瓦房。这时候门口没有树了,坐在门口,可以看见很远的前方里的田地和隐约的村庄。种庄稼早已入不敷出了,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哥哥、嫂子都跟着村里的年轻人一道,从这个城市转到那个城市,干完了一样活再换一样活干。在繁华的城市中流连的哥哥,钱倒是没有挣多少,思想却活了很多。后来,哥哥遇到初中时代的女友,他们在一个城市里租下房子,过上了同居的生活。这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小小的地震。这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跟着弟弟来到了学校。母亲带着兄弟姐妹云集到那个城市,软硬兼施均不见效果。哥哥找到了感觉,他只要自己的幸福生活。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撤回到原来的位置,嫂子也回到了老家,守着几亩田和三个孩子以及那一套家具在没有树的瓦房里继续过日子。 2005、9、18 共2页,当前第2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