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始祖:黄帝之陵
黄陵,即轩辕黄帝的陵寝,是中华民族祖先的陵墓,黄帝就是中华民族的“根”,千百年来,凡我中华子孙无不以能谒拜自己的祖先——黄陵为幸。 沿着柏树成荫的路径登上山顶,才是黄帝的陵寝所在,陵前不远处有一块石碑,上刻:“文武官员在此下马”,现在的人们上山当然不再骑马,故而这块石碑也成了黄陵一景,也说明了历代以来到此谒拜的官员之多。如今的黄陵成了华夏子孙朝拜的圣地,来此的人都是带着虔诚的神情。陵寝位于桥山之巅,一条沮水环绕于山麓,陵高三点六米,周长四十八米,墓前有碑,上刻“桥山龙驭”四字,祭亭内还有一石碑,石碑上刻:“黄帝陵”三字,为郭沫若所书。 黄陵相传是黄帝的衣冠冢,如果客观地分析,实际上连衣冠是否曾经有过也只能是一个谜。黄帝仙逝五千年,这陵又是后人所筑,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华夏儿女湎怀先德,发情思而成高冢,也说明华夏子孙对先祖的虔诚。 有关黄陵的传说可谓众说纷纭,相传黄陵系唐太宗时所建,但从黄陵园区的《护林碑文》中所能见到的最早记载是宋嘉祐六年修建,按公元纪年推算是在公元1061年前后。但是,祭陵亭前现存一土丘,人称“汉武仙台”,相传是汉武帝那次巡朔方还朝时所建,这也是从后人所立石碑上来得到佐证,其余就无一点可证当年的痕迹。从中国的宗教文化上看,无论佛教,道教都是多神教,那些活着的人在人间能做出为人称颂的事情,死后都统统请入寺庙中供奉。人们认为,他们在人间为人杰,死后亦可作鬼雄。中国自秦始皇以后,历经二千多年的帝制,但能在历史上让那些史学家们浓笔重彩书写的,也就那几位皇帝,汉武帝算一位,而且还和黄帝扯在了一起,可见人们对其称颂的程度。 人类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一个精神支撑,一个民族亦是如此。无论黄陵怎样,几千年来已经在华夏儿女的心目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就是华夏始祖,这就是华夏民族的根,无论哪种传说,只要是强化这种观念的,也无不可。共2页,当前第1页12 因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皇权时期的皇帝们一个个虽然“贵为天子”,他们也要定期到这里来顶礼膜拜,历代帝王或亲临或差重臣代为祭扫。但现存于轩辕庙里的祭碑也只有明、清两代的,再往上一块也没有见到。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华人常组团到黄陵祭拜先祖,无论来自何方,也不论来者何种身份,站在黄陵面前,大家的身份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华夏儿女”。中国台湾也常组团来祭扫,其实早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就曾共同祭扫过黄陵。 我有时忽发奇想,有如一母同胞的弟兄,在其成长的道路上可能会有不同,甚至可以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是,他们一旦站在了自己的父母面前,他们的共同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孝敬父母,抛弃一切恩怨。 全球的华夏儿女也何偿不是这样,因为这里是华夏民族的根。 共2页,当前第2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