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岁月
断奶之后,父母忙于生计,我便由外祖父母照看。 我已经记不得我们平时是怎样打发时光的。但有几件事却是我们经常做的,一是捉蚱蜢,学校里的草坪并不是像现在的学校是买来的,那里的草全是自生自长的。入秋后,渐渐黄去,晨起时会知道白露为霜是什么情形。一到春天,又可以让人联想到春风吹又生的诗句,那样的蓬勃生机是买来的草坪不能拥有的,完全可以用肆虐俩字来形容。学校里也没刻意去除草,那一片草地便成了蚱蜢的天下,如果没有我和那位玩伴,天下俩字是应该用天堂来替代的。因为我和他两人在那时虐杀了无数蚱蜢。每天早上吃过饭,他便会来找我,然后我们每人带一个糖水桔子的瓶子在那片草地上比赛谁捉的蚱蜢多。每次都会装满大半个瓶子,然后带到门卫处,让我外祖父代为保管,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弄丢了,蚱蜢自然无法从盖了盖子的瓶子中逃脱。外祖父会把瓶子放在一个地方,然后我们出去继续其他游戏。蚱蜢的事自然忘得一干二净。直至第二天又要去捉时才会想起,拿出瓶子,里面的蚱蜢已经悉数闷死…… 学校里面也有一条内河,我们尝试着去钓鱼,那种钓鱼跟姜太公有的一拼,就一根树枝拴了一截绳子,连鱼钩也没有,还煞有介事的在河堤上一坐半天,这是让外祖父很担心,怕我们一不小心落水就麻烦了,好在我们一次也没落过水;他还带着我去偷食堂的油条,后来被外祖母大骂了一顿,因为不是我出的主意,还觉得挺委屈…… 后来到我上学的年龄了,父母决定让我回村里的小学读书。我已经记不得走时的情形了,但每每想到这里,我勾画出的画面总是儿时的玩伴追着车跟我挥手道别,“哥哥,你要早点回来”的声音一路萦绕,直至他的身影在我眼里渐去渐远,终于在车扬起的尘土中消失不见……这场景是真是幻,我已经无法辨识,随着年龄渐大,这个画面却越来越清晰,也逐渐倾向于认为这就是当时跟他分别时的真实画面。后来,外祖父母也辞去那里的工作,我便再也没有回去过,关于他就此了无音讯。惭愧的是,我居然连他的名字也忘了,亦不知他现在过得可好?共2页,当前第1页12 今年十一去奉化的途中,快到宁波时经过一条叫望春路的,感觉中望春中学应该就在那条路上,留意良久却未曾发现,看到的情形也已经找不到记忆中残存的碎片。那场景与林海音回京探访,看到城市面貌大变,不禁大喊一声:“我的城墙呢。”那时的心酸极为相似。但我没有喊,我只是默默的缓缓的骑车驶过,我不是归人,我是过客。 余秋雨《柳侯祠》中柳州府事蒋兆奎思念柳宗元时“每于公退之暇,登斯亭也,江山如是,蕉荔依然,见实闻花,宛如当日”。唐时崔护也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句。听者难免都有物似人非的感慨,人海茫茫,玩伴是无法觅其踪影的,便是真见了,事隔二十余载,定然也已面目全非。只是连记忆中的断壁残垣都已消失殆尽,这样的悲凄怕是要胜于崔护兆奎的。 我从望春经过 车轮轻轻缓缓的碾过被水泥掩埋的石子路 还有陪葬的 沉睡在记忆中 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脸庞 和一起捉蚱蜢的岁月 轻一点,再轻一点 不要惊扰了如埋葬前的灰尘般轻舞飞扬的思绪 共2页,当前第2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