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庐山
秀丽庐山,举世驰名,一山拔起,巍峨耸峙,森苍林莽,云缠雾腾,分外妖娆。这就是庐山给人的第一印象。 当我们来到庐山会议会址前,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彭大将军手捧万言书在激情陈词的身影:谷洒地,禾叶枯,青壮炼铁去,收割童与姑,这样的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他那为百姓疾苦鼓与呼,为国家兴衰鼓与呼的一腔正气憾天地,泣鬼神,英名千古永存,名垂青史。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等上了五老峰,庐山的天光山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翻腾的云海,莽莽苍苍的森林让人一眼看不到边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雪景像一幅油画垂挂在我们的面前,垂挂在三月庐山的门楣上,刹时,庐山的雄伟壮美,险峻崔嵬尽收眼底。有人形象地把五老峰比喻为领袖峰,谚称:登上五老峰,就像见到了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可见,人们对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怀念多么的铭心刻骨,梦牵魂绕。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择佳景抓拍纪念小照,以此作为缅怀人民领袖的最好礼物。 左拐右绕,我们来到在梦中千百次出现过的仙人洞,美好的愿望瞬时变为现实,激动的心情无法自抑,马不停蹄地按当年领袖学习、工作、休闲的路线,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抓拍照片,亲眼目睹了当年领袖笑谈天下大事的王者风采,重温领袖挥手之间写就的“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千古绝唱,对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万年长的人民领袖更加崇敬。领队小姐机械地背诵着每个景点的来龙去脉,就像聪明的小商小贩在极力推销自己的不知名产品。我们踏着伟人的足迹,继续着伟人未尽的事业,一步一步地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共2页,当前第1页12 优美匡庐,不仅自然景点美不胜收,诸多人文景观也让人羡慕不已。远在一千多年前就得到诗人白居易“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的绝高评价,而诗人李白则更赞誉庐山“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由于庐山自然条件优美,历代以来吸引了诸多诗人、学者来山游览、读书和隐居。如晋朝的陶渊明、王羲之等;南朝的江淹、谢灵运等;隋朝的欧阳询等;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张九龄等;五代的黄滔、沈彬等;宋朝的苏轼、陆游、岳飞、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欧阳修、文天祥等;元朝的赵梦俯、贯云石等;明朝的唐伯虎、徐霞客、汤显祖等;清朝的王士桢、康有为等;民国的陈三立、程天放等……因此,庐山至今还留有不少有关诗人和学者的遗迹:栗里传陶渊明的“濯缨池”;归宗寺前传王羲之的“洗墨池”;九叠屏传李白的“太白读书堂”;北香炉峰下传白居易的“白乐天草堂”以及庐山北面的“濂溪书院”;南面的“白鹿洞书院”,皆一度成为我国古代教育中心之一。解放后,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来过这里,从而更增加了庐山在全世界的知名度。 站在仙人洞的最高点,我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而自豪。望着满山遍野吐蕊绽放的桃花、梅花、瑞香……口中不禁喃喃自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此时,我仿佛置身在霄汉,遨游在无极,这是我从未有过的辉煌,也是我从未体验过的超然。相信每一个登庐山的游者都会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对庐山的崇高敬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难道不是每个游者今生思想田园无与伦比的灿烂收获? 共2页,当前第2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