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
赤壁之战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智取胜的经典战例,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辉煌篇章。孙权与刘备联盟,利用火功之计,大败强大的曹军于长江赤壁,史称赤壁之战。 赤壁矶巍然屹立于长江南岸,矶头突兀而出,西边的赫红的岩壁上,刻着“赤壁”两个朱红大字。字高约1。5米,宽约1米有余,正楷、端庄浑朴,相传为唐人所镌。“赤壁”二字上方刻有白色图案,乃道教符文,但不明其意。崖壁下方还留有一些历史骚人墨客的诗词,因距离尚远,游人不可得近,难以辨认,诗词的内容遂不得而知。 赤壁矶上距“赤壁”二字不远处,近年来出现了裂缝,甚为耽心。欣闻地方政府已高度重视,正征集方案,以整救赤壁矶。 赤壁矶及矶上“赤壁”二字,按赤壁景区布局,是整个赤壁景区的最后一站。而我则认为,赤壁怀古,最好由这立于最后的标题读起,从这里开始感怀一千多年前的那场战争。 你从这里拾级而上,百十来步的青石阶梯在陡峭之中,将你升上“翼江亭”。 翼江亭高悬于赤壁矶上,亭因有左右二山相辅,有如鹏鸟之两翼,且又临于大江之滨,故有“翼江”之名。就在《三国演义》电视剧热播前后,在翼江亭前的旷地上,赤壁景区为周瑜立了一座从底座到顶端高达10多米的花岗岩雕像。我暗自思衬,立周朗雕塑之道理。肃立于翼江亭与周朗雕像之间,作者感悟有二,一是源于翼江亭石柱上的那副对联,二是三国者,赤壁之战也,没了周朗,则既不成书,也不成史。 且看亭上长联: 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厄言兴霸良策 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声价陆地风徽 长联没署名落款,但我对作者见景生情,怀古思今的豪情,怀着深深的敬意。 站在周郎雕塑傍,面对翼江亭,脚下千里江流,对岸万顷碧野,顿时尽收眼底。难怪当年孙刘联军要将观察哨所置于此处。遥想一千多年前发生于此的那场战争,当是时,这里千帆竞发,艨艟相撞,鼓角争鸣,刀光剑影,烈火烧红大江两岸,热血染红大江千里。遥想当年,那场面该是何等气势,何等悲壮。然而此时的长江,此刻的赤壁,确是另一番安详景象。黄浊的江水,不尽地流淌,江风推着江涛轻拍岸边,带着水花,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然后又从容地退去,好像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如此,什么故事也没有发生过,真真是应了那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人类历史上多少风流人物,犹如这不尽长江中的沙石。回首再看周郎,战袍加身,手握权剑,凝神远望,心中似有千千结。也许他思索了一千多年,也想不明白,孔明当年是怎么巧借东风,又巧妙利用东风一夜之间从曹营借来十万支箭。 正思衬着,我们来到了拜风台。这拜风台就是当年诸葛亮设七星坛祭风的地方。这里似乎给人一些传说与文学创作的感觉。如果用今天的气象知识与科学知识来解读当年的孔明借东风,那只不过是孔明故弄玄虚的一种手段。试想,那天公的东风是能借得的么?那也是孔明想借就能借的么?只能说明那诸葛孔明多少有些天文知识与气象知识罢了,也说明当时中国天文与历法知识的丰富与成熟。拜风台位于赤壁景区东侧的南屏山上,距江面数百米。现在的拜风台并非罗贯中小说中描述的三层九尺的赤土祭坛,而是为纪念诸葛武侯而建的一座“武侯宫”。名为“武侯宫”,但庙内供着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也难怪,千百年来,无论是民间传说故事,还是《三国演义》,或是庙宇、戏台出现的诸葛亮都是与刘、关、张联系在一起的。当然这武侯宫的构建也免不了这种思维定势,就是这种思维定势,把他们四人并列,弄得有些主宾不分,以至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共2页,当前第1页12 赤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是拜风台的风。拜风台右侧有一“东风阁”。登上阁顶,尚未座定,便觉阵阵风来。我们这次专程来赤壁,正值初夏,顿感凉意。这赤壁山上:脚下是长江宽阔的江面,江对面是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由于邮票《草船借箭》与风有关,所以在这里我便有种与风对话的冲动。我真希望在这拜风台上把酒临风,问一问这风儿,你当年与孔明到底有何瓜葛,帮此大忙。当下这阵阵不息的东南风莫非也是卧龙先生帮我们借来的么?遥想当年,那隆冬时节的东南风,就不仅仅是为了给他送暖,给他一番“快哉”,而是给了他一次难得的机遇。倘若没有这个机遇,历史又将是怎样一个面貌。“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仅是设想中的一种。看来,在大千世界里,冥冥之中的机遇,它不仅可以成就一个人,还可以创造一番历史。 《横槊赋诗》说的是曹操率军南下,在赤壁安营扎寨时,一日酒醉,操槊立于船头,畴铸满志,豪情满怀。然而,这位胸怀纵横天下之志的大丈夫,却说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话语。 赤壁景区对曹操可没有记载,这就远不如诸葛孔明,刘、关、张、周朗等人,无论如何,赤壁之战是三国混战的结果,历史的本来面目既如此,后人亦要尊重历史。 对于赤壁大战,人们由借东风的孔明与火烧曹营的周瑜,很自然就会联想到巧授连环计的庞统。就是这庞统“献计”,让曹操的战船首尾相连,使得大火烧来,曹营军士逃之不得,在赤壁大战中立了头功。庞统后来的隐居之地就在赤壁南屏东边的金鸾山上。人们为庞统修筑了一座“凤雏庵”,庞统字凤雏故名。这凤雏庵青色布瓦,雪白粉墙,几无雕饰,简朴异常。庵前有;“赤壁古风”四字的大牌楼。中国历史上或民间对庞统的评价历来并非一致,风雏庵内有一副对联: 造物多忌才龙凤岂容归一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