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不用去远方
好友旅途归来,直囔累。之前慕名而去的名山大川并非想象中的神奇秀丽,于是大呼失望。大凡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因距离而向往,因遥远而憧憬,从而忽略了周边的美。其实你不用去远方,换一种心境,我们身边的风景,我们脚下踩着的,处处是风景。 很早就知道白云岩是闻名遐迩的佛教胜地,位于新邵县巨口铺镇白云村。据史料记载:“宋宝佑年间,僧宝鉴披荆斩棘入此山中,睹石像宛然,知因缘所在,盘坐其中,不食不语,后有采樵者见之,感其神异,乃设供养,始开此洞,后僧坐化其中……”此乃成为白云岩佛地始祖。尔后,声灵显赫,威震三湘,潇湘文人骚客常来此旅游观光,求神拜佛的信士纷纷前来朝拜烧香。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白云岩更是烟火兴旺,香客游客接踵而至。 我们兴致勃勃边走边瞧,经过一个亭子步上一石拱桥,造型朴拙,两侧爬满青藤、石苔,颇具风韵。桥下溪水清澈见底,想必是清凉爽口的。过桥拾阶而上,山腰有毗庐殿,座北朝南,殿廊宽阔,上悬“大雄宝殿”匾额,三尊观音金身,两大一小,依次而立。寺院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紫烟缭绕。从毗庐殿沿石级而上,在浓荫之中,有一古刹隐映其间,这就是白云庵。寺门巍然屹立于一巨大的穹形白云岩洞口,气象森严。殿门上有几个金字赫然入目——“恰似普陀”。殿门左右各蹲一石狮,形象威猛。同事们嘻笑着进去烧香祈愿。我在门前犹豫片刻,望着那神圣的“恰似普陀”,终没挪步。听说岩洞正中有墓,宝览禅师圆寂后葬于此。在佛门净地,这样的嘻囔是否不够虔诚?是否对佛不恭?对于佛学,闲瑕时粗览过,没有过深地见解,只是明了佛语教人拥有淡定的生活态度和宽厚仁慈的心,在喧哗的尘世寻得一份超然的心境,并非得装模作样去顶礼膜拜。我坐在庵门口等同事,一声梵音入耳,直撼灵魂。 等同事们拜完佛出来,继续往上面爬。路越来越陡,也越来越险。不时听到有人在尖叫。我虽然是气喘吁吁,依然爬在最前面。旁边没有护栏,得小心翼翼走稳。我随意往后一看,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背后的人呈小黑点在蠕动,头有些晕炫,赶紧调整好状态,这沟壑重重的山涧,险象环生,可不是闹着玩的。爬到山顶已是汗流浃背,却有攀越成功的喜悦。依栏而歇,轻柔的风拂面,带来丝丝凉爽。远处青山含黛,白云出轴;近处屋舍俨然,稻田青青。好一副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沿着另一条石板路下山,路没那么陡,却不是直接的下坡,忽上忽下曲折迂回。我欣喜地发现树丛中有不少的映山红徘徊在暮春不想走,绽放最后的美丽;两旁的翠竹郁郁葱葱,有新生的竹子未褪去厚厚的外衣争先恐后地展露风姿;偶尔有不知名的鸟儿倏地从一棵树飞至另一棵树;阳光透过树枝洒下一地斑驳的碎影,踩在上面足尖都想舞蹈。上山时只顾专注探路攀爬,没来得细心享受路边的美景。我没法体会别人的心境,独自沉思,独自感受。在一个供人休憩的亭子里,大家都驻足不前,路似乎在这里成了断层。眼前是一级级往上的阶梯,他们在纳闷,下山的路怎么如此蜿蜒?他们不想再往上爬了,选择一条行人踏出来的捷径下山。我则坚持绕了个圈才下山。因为不远处的山峰两只振翅欲飞的石鹤吸引了我的目光,走至近前细细端详了好一会才离开。共2页,当前第1页12 在山脚下,一股山泉自岩洞流出,掬一捧在手,凉丝丝的。旅途的疲惫在这清凉中顿消。正当大家相互戏水泼洒闹成一团时,一阵“咩——”的叫声又引起所有人的好奇。循声而去,原来是一只母白山羊和一只罕见的小黑山羊一前一后睁着惊恐的双眼望着过往的行人。可能是看我们侵犯了它们的领地,向我们发出抗议来了。看来这风水宝地连动物们都想长期安营乐居。 整个爬山过程历时两小时。在离开前,站在进门的停车场,我久久地仰望着群峰起拱的白云岩风景地带,将它的轮廓铭刻在脑海。在回程的车上,与同事聊及白云岩一游,发出这样的感喟:其实不用去远方,好风光就在你身边。 共2页,当前第2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