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印象
最早知道遵义是在一张邮票上,一栋两楼一底的楼房,楼房前面站了两排身穿绿色军装的解放军、举着右手,在学习毛主席语录,邮票上写着——红色之都,那时候我还很小,不知道遵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八六年从昆明回家和这个群山里的城市擦身而过,想象中是个在大山里的一个小城市,不会好到那里去的。 行走在它怀抱里,真切感受到她有工业城市渴望之极的东西——纯洁的空气和洁净的街道。 清晨,在窗外小鸟的悦耳歌唱中慢慢睁开眼睛,窗下的小河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涟漪,河水绿荫荫的,悄无声息地流淌着,把遵义一下分了两半——旧城、新城,我们住的地方恰好就在富有魅力和人文历史的旧城,离遵义会议旧址不到十分钟路程。不知道什么时候在睡梦中遵义下了夜雨,晶莹剔透的水珠,洁净的像玻璃珠子滚动在车身上,用抹布一抹,车干净如新,惹得大家不停地说:遵义真干净。 抬眼望出去,周围的山、眼前的街道,到处是绿色,整坐城市可以用一个二字来形容——绿、净,遵义城里到处是茂盛的梧桐树,看粗大的树干年生有些久了,和众多城市不一样,遵义没有大十字,红军山就在遵义宾馆河对面,早上七点多,通往红军山的路沿河而上,旁边绿树成茵,延伸到红军山脚下;山下已经有很多晨练的人,拾阶而上,巨大的雕塑映入眼帘,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耸入云,敬仰之心油然而生,纪念碑前、整坐红军山绿色宜人,到处是锻炼身体的人,可见遵义这个城市是多么的朝气蓬勃。 洁净空气下的遵义街道自然是干净的。穿过遵义的那条小河叫湘江河,清澈、干净不张扬,静悄悄的流淌着,不时看见清漂船慢悠悠的漂浮在河里,小河两边是条石砌成的护栏和沿河的参天大树,白天、黑夜都有人垂钓,到了晚上河边便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散步的、打拳的、跳舞的……,尽情地呼吸着大自然恩赐的纯洁空气,走在遵义街道上,就像走在林间小道上、氧吧里。 我们去参观了遵义红花岗区新蒲镇古寨堡的二棵古树红豆杉、铁榉子,在一个山林里,从介绍看红豆杉树龄有3000多年,高40余米,树围约3。6米。说是大约每隔30分钟古树就会飘一阵细雨,且气温越高,古树下雨就越明显。它的旁边还有颗古树,有1000多年历史,也生长的十分茂盛。在古寨堡后山下,有一条没有开发的什么河,流淌在山下,河两边是宽宽的草坪,草坪后面就是树、田,这不知名的河水十分清澈,从山看下去里绿悠悠的,绿树成荫,原始风貌,河谷幽静、风景优美,把人都看傻了。 娄山关更是山势莽苍,逶迤无限尽头,周围山峰,峰峰如剑,万丈矗立,插入云霄。山上中间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的汽车路。这种地势,其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间公路站在山顶看,就像根绸带蜿蜒在山中,时隐时现,红军两战娄山关,第二次打得尤其惨烈。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写下了激昂悲壮的《忆秦娥•娄山关》一词。这首词的手迹现在镌刻在关口右侧的石壁上,与著名的摩崖石刻“娄山关”三个朱红大字相呼应。关口的右侧矗立着红军烈士纪念碑,碑座上刻有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的“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共2页,当前第1页12 到处是绿色的遵义,气候自然宜人,东暖夏凉,四季分明,是个适合居住的城市。 和重庆有着历史渊源的遵义连口味都很像,离遵义宾馆不远有家“杨二妈粉皮店”、还有家抄手店,味道跟重庆的没有什么分别,让同事喜欢吃的老城羊肉粉,一到早上就念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遵义一个饭馆——人民公社大食堂,里面的菜全部是山里农家的家常味,什么阳郎鸡、什么粥……,朋友说很便宜的,使劲吃。好多服务员说了名字我也没有记住,只是一个劲的傻吃,吃的个个直叫好,吃的我们吃不下了还在举筷子。有道粥特别好吃,糯、爽口、不腻,当过知青的同事说,是用新糯米和米粉一起熬的,当然少不了贵州出名的糯米匝海椒,很多年前老跑到同学家去吃,同学的阿姨在贵阳,经常带这东西回重庆,席上自然少不了香飘四溢的茅台酒了。 遵义的小吃就更不说了,老大远的到处搜罗拿了不少回家,特别是那“不丢手”爆米花,害的人朝思暮想的,拿起来就放不下手,是名副其实的“不丢手”,知道我们去了遵义,重庆的同事打电话来一叫就叫带几十包。可正宗的街上都卖断货了,还是当地朋友帮忙买了些,拿回家来亲戚一家一点,在去娄山关前十多公里一个小镇——板桥镇的豆干也是一绝,还有谢氏鸡蛋糕,我第一次吃到了有麻辣味、葱花味的鸡蛋糕。 …… 有人说,回忆不过是记忆的开始,我这个匆匆过客,在遵义这座美丽的城市里偷得浮生几日闲,喜欢上了这里的青山绿水,已经在记忆里寻找那些美丽的影子和美味了…… 有人说,回忆不过是记忆的开始。 共2页,当前第2页12 |